屡次盗用中国文化,如今还要废除汉字,韩国的行为为何如此矛盾?
-
这种对汉字既排斥又无法完全摆脱的矛盾心理,或许正反映了韩国文化中的某种自卑与自负并存的复杂心态。他们一方面渴望建立独特的文化认同,另一方面又难以摆脱中国文化的影响。这种心态导致他们采取了一种得不到就毁掉的极端做法,试图通过去汉字化来彰显文化独立性。
与排斥汉字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韩国在推广韩文方面可谓不遗余力。这种努力背后,透露出的是韩国人强烈的民族自豪感。然而,这种自豪感却与他们在文化领域的拿来主义行为形成了强烈反差。以韩国国旗为例,其设计灵感明显来源于中国的太极图案。就连最重要的国家象征都要借鉴中国文化,这充分暴露了韩国本土文化的匮乏。
这种文化匮乏的现象在韩国社会各个层面都有体现。比如仁川市的新地标建筑被指与广州塔高度相似,济州岛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中文标识,许多商家甚至专门学习中文以吸引中国游客。这些现象都表明,中国文化在韩国的影响正在与日俱增。如果韩国不采取文化挪用的策略,他们恐怕很难维持所谓的文化优越感。
更令人担忧的是,韩国似乎正在通过这种文化挪用策略,为其国民营造一种虚假的文化繁荣景象。2022年12月韩国文体部的一项调查显示,高达96.6%的受访者认为韩国文化非常优秀,65.9%的人甚至认为韩国文化已达到发达国家水平。这种近乎盲目的文化自信,很可能会让韩国社会陷入一种危险的自我陶醉状态。
面对韩国这种矛盾的文化态度,中国绝不能掉以轻心。事实上,韩国在某些方面确实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以儒家文化为例,韩国不仅将其奉为国教,在尊师重道、礼仪规范等方面的实践甚至比中国更为严格。这种深度吸收使得韩国在某些文化领域几乎可以与中国比肩,这在一定程度上模糊了文化源流的界限。
更值得警惕的是,韩国还通过权威平台散布一些关于文化起源的错误观点。比如2011年韩国语言学家陈泰夏就曾发表过关于汉字起源的荒谬言论,近期播出的韩剧《忧郁症》更是公然宣称象棋和围棋是韩国传统游戏。在全球化的信息时代,这种文化误导可能会对年轻一代的认知产生深远影响。
韩国这种矛盾的文化策略,反映的是一种文化发展上的困境。就像清朝的洋务运动一样,既想吸收先进文化,又放不下固有的优越感,最终只能落得个不伦不类的结局。当前韩国社会暴露出的诸多问题,如AI换脸性犯罪、屡禁不止的风俗产业等,都反映出其文化根基的脆弱性。
[1]《韩国新地标像中国广州塔?韩网友:不要再抄袭了》
[2]《韩媒称济州岛正在加速中国化:小巷里中文牌匾遍布,商家引入中文菜单与中国电子支付系统》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