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9.5分,韩剧为什么总能出神作?
-
在叙事结构上,《苦尽柑来》与经典的国产剧《父母爱情》相似,都从老一辈的爱情故事开始,跨越了半个多世纪的时光,用生命的印记讲述时代的史诗。
整个故事分为“春夏秋冬”四个篇章,每一部分都与“失去”息息相关:女主角吴爱纯在春天失去了母亲,夏天失去了小儿子,秋天失去了奶奶,冬天失去了爱人梁宽植。四季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正如老年爱纯所言,“我曾以为,人生是从春天到夏天,接着是秋天,然后是冬天,但我错了,人生有时像冬天,有时又像春天。”
尽管它是一部年代剧,剧中却渗透着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例如,“诗”这个意象贯穿全剧,从老年吴爱纯“写不出诗”的困境开始,讲述她儿时对诗人的梦想、梁宽植对她梦想的支持与尊重,济州岛对她的栽培与束缚,以及她的诗情、诗性如何在这片土地上被孕育和启发。
剧中美丽的济州岛实景也使浪漫主义风格更加生动:湛蓝的海水、金黄的油菜花田、碧绿的橘子园、辽阔的海岸线……每一幕自然景象都呼应了那个古老时代的氛围,也与主人公宁静的内心世界相得益彰。
故事从1950年代开始,一直到2020年。吴爱纯是一个不幸的女人,父亲早逝,母亲再嫁,她只能在叔叔家寄人篱下,连一条黄鱼都吃不上。后来,母亲终于接她回家,可她享受的母女时光却不满一年,母亲29岁就早逝。于是,爱纯被留在继父家,沦为免费的保姆,照顾弟弟妹妹。
在爱纯最艰难、最心酸的时光里,一直有个叫梁宽植的男孩陪伴着她。
宽植是鱼贩的儿子,家里经营着一家鱼店。从小到大,宽植始终是一个坚定的“唯爱纯主义者”:爱纯吃不饱饭,宽植就送她鱼;爱纯因母亲去世痛苦不已,宽植总是在她身边安慰她;爱纯在路边卖白菜,羞涩地喊不出叫卖声,宽植便代劳喊卖……
两人最终因私奔失败,爱纯未完成高中学业,大学梦碎,差点嫁给一位二婚男,而宽植则放弃进修,决定娶爱纯为妻。几乎每个爱纯生命中最重要的时刻,都有宽植在场。
两人从青梅竹马到携手一生的爱情故事,也构成了《苦尽柑来》中最动人的部分。
剧集采用非线性叙事手法,讲述爱纯和宽植从青少年到老年的爱情故事。在结婚之前,二人经历了无数考验:婚前,他们放弃了梦想,经历了重重磨难,最终走到了一起。正如旁白所言,“他们的春天不是孕育梦想的春天,而是摧毁梦想的春天,而他们心甘情愿这么做”;婚后,他们经历了祖辈的阻挠、儿子的死亡、变卖房产供女儿出国等一系列考验。
宽植的坚守与责任,成了两人感情的基石。这个角色与传统父权社会中的男性形象不同,作为剧中的“纯爱战士”,他在某种程度上承载了女性理想中完美男性的特质。
宽植无时无刻不把爱纯放在心上,尽管他的行动简单,但却充满力量。为了爱纯,他敢于挑战自己的家庭,不顾传统习俗,与妻女一起吃饭,珍贵的豌豆也总是留给爱吃豌豆的女儿。对于当时的小渔村来说,这无疑是一场革命。
即使母亲、奶奶与爱纯发生冲突,宽植依旧站在爱纯的一方,“爱纯是来和我一起过日子的,不是来当儿媳的。”他始终把妻子当作“第一夫人”,即便妻子的事业比他成功,他也毫不自卑,反而为她感到骄傲。直到生命的最后,他依然惦记着爱纯,剧集通过一组蒙太奇展现了宽植生命中的最后一句情话:“还可以吗?这一生跟我在一起,真的还算好吗?”
即使是最坚硬的心灵,也很难抵挡这种深情。而爱纯与宽植的爱情故事再次印证了爱情的动人和珍贵——那种一生一世的承诺,确实存在。一个人愿意用一生去无条件地爱和守护另一个人。在这现实的荒诞和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中,依然能找到心灵的温暖,给予人物泪水与真心的感动。
除了爱情,《苦尽柑来》还关注了女性代际成长,折射出东亚普通家庭中三代女性的命运变迁——外婆光礼、母亲爱纯和女儿金明,正如剧中旁白所说,“外婆在海中游,母亲在地上跑,我才能在天上飞”。
有网友评论剧中的三代女性:“光礼面对的是生存的挑战,爱纯面对的是生活的挑战,金明面对的是人生的挑战。”
外婆光礼是济州岛的海女,一生沉浸在大海中,不仅要抚养孩子,还要赡养一个吃软饭的丈夫。前夫早逝,让她背上了“克夫”的污名,尽管她努力工作,拼命与命运抗争,但那些无情的指责却始终未曾离开。
海女是那个年代底层女性为数不多的工作之一,工作意味着尊严,自食其力的光礼非常注重教育女儿。她早早意识到,不能让爱纯重复她的命运,她用生命冒险赚钱,为爱纯争取到了更多的机会,尽力让爱纯过上体面的生活。她说:“我在水下憋一秒,爱纯就能多读一年书。”
她还教会了爱纯反抗命运、享受生活的道理:“做牛做马,都不要做济州岛的女人。走出去,不要做海女。可怜的是我,不是你。不要退缩,尽情享受人生。”
剧中的一幕“夜行戏”尤为动人:爱纯在叔叔家吃不到黄鱼,被母亲“掀桌”带回。母亲提着灯,带领爱纯穿过夜色,月光、海面、灯光交织成一幅美丽的画面,静谧又温暖。
这场“引领夜行”成为了剧中的一个隐喻。即使光礼去世后,她引导的形象依然深植爱纯的潜意识中,时常以梦境形式出现,成为爱纯生命中的爱与指引。
随着爱纯将从光礼那里继承的精神力和人生哲学,传递给女儿金明。她为金明争取到了骑自行车的权利,让她避免了成为海女的命运,甚至为让女儿能出国留学,放弃了开海鲜店的计划,变卖了房产。
她说:“如果金明不会骑自行车,她就会永远呆在厨房里当煮饭婆。我想让她做所有她想做的事,拥有她想要的一切。我不希望她是一个收拾桌子的人,而是一个能够掀桌子的人。”
在母亲的支持下,金明拥有了更广阔的视野和更多的选择,成为了首尔大学的优秀学生,并且在就学期间去了日本留学。当准婆婆要求金明辞职做全职主妇时,她毫不犹豫地回击,“我也有理想,我想一路往上爬,从经理做到协理,甚至做到总裁。”
无论是爱纯还是金明,她们深知,如果不认真爱自己、不像傻瓜一样过日子,她们的母亲定会为她们流泪。她们得到了母辈智慧的滋养,继承了母辈的精神,并以行动回应母辈的期待。
她们用自己的方式,打造了一个虚构的母系乌托邦,既显悲悯却不矫情,赋予了女性代际话题更高的立意和更具象的表达。
《苦尽柑来》后半部分主要探讨了代际关系,深入挖掘了亲子之间的情感纽带,并成为这部剧爱情和母系托举议题之外的另一亮点。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