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世界杯决赛_2018俄罗斯世界杯 - dzlpgs.com

純電動車

純電動車以蓄電池為車輛提供電力給電動機,電動機把電能轉化為動能,推動車輛[3],結構上非常簡單,電池模組一般配置在底盤,側撞車輛重心比較低,也會加強提高安全性。特別是電動機在2萬轉內都能有效提供扭力,只需要結構可靠的單速變速箱傳遞,方式可以是像傳統車輛般經差速器傳動到車輪,較新的作法是每個推動輪各自有一個電動機,電動機則直接推動車輪,更省減了差速器與驅動系統,保養車輛的工作與成本可以極大的減少。在電動機通常除用作推動車輛外在剎車時也充作再生制動系統的能量轉換器,把車輛的動能回收轉化為電能重新蓄存放電池中,而汽油車只能將其動能在煞車上摩擦浪費掉變成廢熱。因為電動車所使用的電池是蓄電池[3]把能量存於車上,相等於一般汽車的油箱,在電力用盡後也經由車外輸入電源把電池充電,一般來說最好在夜間返家後,接入離峰電力,隔天一早上滿了就可以出發,至停車位再行駐車充電(或稱目的地充電)。若是長途行車則利用快速充電服務或換電服務,通常設於公路服務區或沿路城市中的站點。

電池

编辑

主条目:電動車電池

第二代Prius的鎳氫電池

50 Whr/kg 鋰離子聚合物電池樣版。新鋰離子電池能提供130 Wh/kg並有數千次充放電次數。

新研發出的鈦酸鋰電池SCiB,在6分鐘內可以充至80%滿,而且長壽,但成本相當高。

電池性能決定了純電動車的最大行程、充電時間。電池成本佔了整體成本相當大的比重[10][11],制造電池的排碳量也佔了整個使用週期排碳量相當大部份(43%)。所以電池是純電動車發展的最重要的技術關鍵,重要的電池性能參數有:

電池容量。這取決於制造電池物質的能量密度,能量密度可以指在一定體積或重量下的儲存能量的多少,在純電動車中,一般較關注的是重量能量密度(Wh/kg),因為重量越大,車輛加速等情況消耗的能量越高。而當外來因素如上坡等需要增大輸出功率時,會使電池容量會變小,使得行駛距離比標稱預期的短。電池容量影響二次充電之間最遠的行駛距離,在合理體積及重量下現今的電池還未能提供純電動車及得上一般汽車的行程。

充電時間。近年電池技術在充電速度上有突破性進展,一般充電大約需時3至4個小時,某些種類的電池使用專用充電設施的話可以在半小時內充完80%,理論上的未來的電池可在8分鐘充至充滿。新技術使電池能在十數分鐘完成充電,但較慢速的充電方式相對地有利延長電池壽命,部份新研發的電池能令快速充電對壽命的影響降低,而快速充電能力帶來的另一好處是能更有效地在再生制動時,如剎車、落斜時回收並儲起在車輛的動能或位能,能增加實質行駛距離。

電池壽命。一般的充電電池只能充放電數百次,之後電量就會步入衰減,對純電動車來說,續航350公里的車款循環1000次,即僅駕駛30萬公里之後電池老化,顯然並不足夠耐用,所以使用在純電動車的電池都針對電池壽命作出改進。影響電池壽命的因素除制造電池的物質及電極外,同一電池在不同使用條件下,電池壽命也有不同。在不同的電量狀態下,以不同的電流充電或放電會對電池壽命有不同影響;放電低於某一水平及充電至高於另一水平都會對電池壽命有損害,也即在剩餘電量不太高也不太低的一個"窗口"內充放電才不至損害電池壽命,而且這個窗口的大小會因放電電流或充電電流的變化而改變,基於這個原因,Tesla讓用家可自行設定充電至在未完全滿的較低容量時就停充,以延長電池壽命。[12]在混合動力車上在需要時可以即時由發電機向電池充電,使電池保持在理想電量之內,大幅延長電池壽命,有些型號的電池大多可使用超過10年。但在純電動車上不可能在電池需要充電時就馬上有充電用的電源,而電動車本身的行程就已不太足夠,要預留一部份電量有用就變相減少電池可用電量。所以制造商在增加電池容量的同時,也研究如何增加不會損害電池壽命的電量範圍。此外,工作溫度影響著電池的能量轉換效率,電池能量轉換效率提升,充一次電能行走更遠距離,相同距離的充電次就可以減少,因此也同時影響電池壽命,過熱過冷也會影響電池的能量轉換效率,在極端的低溫情況,電池效率可低至原有的50%。[13]日產汽車是第一家生產產對電池提供有限保養,若電池在5年內或行走少於60,000里後容量少於70%,廠方將提供全新或翻修電池替換。[14]Tesla沒有提供類似保證,但整體上Tesla的純電動車電池壽命比預期好,Roadster預期5年後或行走50,000里後電池容量會剩下70%,而根據一美國組織Plug In America研究,在2013年(也即Roadster投入市場5年後)根據126輛Roadster的數據,在平均行走了100,000里後電池容量仍然有80-85%。Model S的數據也理想,根據84輛Model S的數據,在行走了30,000里後電池容量仍有95%,而當行走到50,000里後更有94%,以此推算,行走100,000里後應可有92%。[12]

現今純電動車所使用的電池有鎳氫電池或鋰離子電池[3],兩種電池都可以回收再用做儲能等用途,報廢也可以提煉出回收金屬。

鎳氫電池(Ni-MH battery)是指以鎳及能吸收儲存、释放氫離子的金屬組成的電池。鎳氫電池較重,能量密度(30-80 Wh/kg),比鉛酸電池高,比鋰離子電池低。但輸出功率較低,而充放電效率也不及鋰離子電池,只有60-70%[15]。壽命相當長,這在混合動力車上已得到證實。自放電較大及在低溫下性能較差的問題在近年已大為改進。雖然成本較鋰離子電池低,但由於效率低、較重及充電需時,新的純電動車大多不再使用鎳氫電池。

鋰離子電池(Li-ion battery)是以鋰及其他物質組成的電池。鋰離子電池較輕,能量密度高達(200+ Wh/kg)[16],輸出功率較高,充放電效率高達80-90%,而自放電較鎳氫細少,但價格較鎳氫高。但一般手提電腦、手提電話用的鋰離子電池只有數百次的充放電壽命,即使儲存不使用,隨時間增加容量也會衰減,而且有潛在危險,例如爆炸等[17]。而使用在純電動車的鋰離子電池有別於上述一般鋰離子電池,大幅改充放電次數、存放壽命等問題,缺點是是容量較一般鋰電池略小(但仍比鎳氫電池大[16])。

現在適合並已用於純電動車的鋰電池有磷酸鐵鋰電池及鈦酸鋰電池。

磷酸鐵鋰電池,相對一般鋰離子電池,磷酸鐵鋰電池輸功率較大,充電速度較快,但容量低14%、低溫性能也較差。磷酸鐵鋰電池可有數千次的充放電次數及超過十年的使用期,有的更可以達7000次以上的充放電週期[18],而且有較佳的化學及熱穩定性,不會爆炸,較為安全。

鈦酸鋰電池,相對一般鋰離子電池,輸出功率較大,安全性比鋰鐵電池高[19],充電速度極高,壽命相當長,但容量有待改進而且成本特別高。

現時有兩間公司研發鋰鈦電池:

日本東芝研發的鋰鈦電池SCiB,20Ah電池在4000次1C充放電後仍有80%的容量,5000次後也有75%以上[20],4.5Ah版本更達6000次10C充15A放電後仍有超過80%,只需6分鐘就能充滿80%容量,除減小等候充電的時間外,也帶來另一重要好處,能極快速充電,配合適當的再生制動系統便能更好地回收車輛行走時的動能及位能,增加行走里程,廠商公報因此鈦酸鋰電池可以以同樣容量走多1.7倍路程[21]。

另一特點就是可以在相當闊的溫度範圍使用(-30℃至55℃)。三菱重工的三菱i-MiEV在2011年六月宣布將會改用這款電池,本田的飛度Fit EV也是採用SCiB。

另外鋰酸鈦電池為Altairnano(英语:Altairnano)的Nanosafe電池,可在充放電15000次,12年後仍保有80%的容量。

由於鋰離子電池優點多,很多新研究都基於鋰離子電池;其他相關的研究有lithium-manganese spinel batteries[22]、Lithium vanadium oxide、Silicon nanowire[23][24]、silicon nanoparticles[25]及tin nanoparticles[26][27]。

電動機

编辑

主条目:電動機

左:FCX Clarity後輪的輪轂電動機,右:Colt EV概念車上的輪轂電動機。

由於電動機(馬達)的功率重量比較內燃機引擎高,在同樣動力輸出下重量較輕,而且扭力穩定,沒有內燃機引擎在轉速低時扭力大幅下降的缺點。一般汽油引擎的效率只有15%(即所消耗汽油有85%被浪費掉,只有15%用作推動汽車),而柴油引擎略好一點,有20%,而電動車用的電動機則有80%以上,效率比內燃機引擎高很多。

由於電動機的扭力穩定而且較內燃機大,可以不靠齒輪增強扭力就足以直接推動車輪。有些純設計每個車輪都由獨立的電動機推動,電動機放近車輪,每個電動機可以個別調整速度,以保持良好的循跡性能,免卻了離合器、變速器、差速器等機械傳動系統的能量損耗,減輕了車身重量,減低了噪音及震蕩,也省卻了部份機械維護工作,增加了可靠性,而且讓出更多車箱空間,讓車廂內的空間佈局更理想[28]。由於電動機體積小,某些設計直接把電動機裝在車輪之內,這種設計叫輪轂電動機或輪內電動機。

使用在純電動車的電動機有多種,大致分為交流電動機及直流電動機。

交流電動機方面則有交流感應電動機,或是有永久磁鐵的永磁同步馬達。由於電池輸出的是直流電,電供電給交流電動機就需要轉換器把直流轉成交流,設計較複雜,效率也較低。但交流感應電動機有較高的扭力,早期特斯拉的電動車就是採用三相四極的交流感應電動機。

直流電動機方面有傳統的串聯直流無刷電動機,效率約有85-90%,最高紀錄達96%[29],另由步進馬達衍生出來的開關式磁阻電動機-SRM)。

這些電動機全部都是無刷設計,其成本較高,但效率較也較高,且較耐用及所需保養較少。直流無刷電動機及永磁同步馬達需要使用永久磁鐵,當中直流無碳刷電動機的推動相對較簡單。

特斯拉較新的設計用上了新研發的PMSRM(永磁同步磁阻電動機),首次使用在Model 3的AWD版本中用作推動後輪,而前輪則沿用交流的异步电动机,接著,在2019年後生產的modle S及 mode X 也會在前輪使用PMSRM。PMSRM使用永久磁鐵是一種永磁馬達,部份磁場由永久磁鐵提供,而不是需要耗電的電磁體,因此效率較高、較省電,使用PMSRM的Mode 3 效率可達97%,相比未轉用PMSRM的 Model S 及 Model X 只有93%[30]。

電動機輸出控制

编辑

純電動車的行駛速度及輸出扭力控制有多種模式,視乎所用電動機種類而定,包括有直流的脈衝寬度調變,

而交流的有頻率調變或電壓調變等,這些方法都是直接改變輸入功率。

再生制動

编辑

主条目:再生制動

車輛行駛時蓄有動能,是燃油經引擎轉化得來的。一般內燃機引擎車輛在剎車時為使車輛停下來,靠摩擦力把動能傳化為熱能,白白浪費了這些能量。包括純電動車在內的電動車則可以把這些能量回收後存放回電池上,叫作再生制動。原理是轉動中的車輪帶動發電機,把動能轉回電能後蓄入電池。再生制動也可以用在下坡時,等同把上斜路時積聚的位能蓄回電池。一般會用電動機當作發電機,而回收能量的效率約小於20%。